(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7月21日下午,由市委宣传部、市乡村振兴和水库移民工作局组织开展的第三季度乡村振兴主题采访活动走进银海区侨港镇电建村。宽敞干净的街道,两旁商铺林立,不少建筑上还画有风格各异的手绘图,吸引着许多游客前来打卡。近年来,这个海边的小渔村正悄然发生着变化,为村民带来更好的生活环境和发展机遇。
自2021年正式启动“美丽乡村”暨“最美文艺渔村”改造项目以来,电建村进行了全面升级:拆除8000多平方米的违法建筑,完成东一巷路面及电建村门楼、虾米广场等景观节点改造,有序推进20条背街小巷改造提升……小渔村蝶变“网红”文艺渔村。
“我的祖先是最早从广东茂名电白移居过来的那一批人,我也是在这个村子里长大的,对这片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近年来,电建村大力打造“最美文艺渔村”,村民薛骏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将自家的房子进行改造,又租了一些村民的房子,改造成了“盖庭”和“浮白”两家民宿。薛骏告诉记者,现在村里的环境变好了,设施完善了,街景变美了,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游玩。特别是进入暑期,从7月初到8月中旬,他的两家民宿大多数时间都处于满客和订满状态。
螺耙、锄头、渔船……走进电建村里的渔耕文化馆,每一件展品都浸润着渔村传统民俗文化,凝聚着渔村先民的智慧。墙上绘制的一条横跨300年的时间线,记录了电建村的发展历程。“过去,渔业一直是电建村村民赖以生存的产业。由于电建村靠近侨港、南临北部湾,水陆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逐渐造就了‘北海第一渔村’的美名。”渔耕文化馆讲解员介绍道。如今,电建村凭借其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资源禀赋,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游玩打卡,品味渔耕文化。
近年来,侨港镇通过开展乡村治理、渔业转型等有效举措推进乡村振兴,逐渐走出一条彰显侨乡特色、向海而兴向海图强的振兴之路。现在的电建村拥有自己的渔业公司,有渔船43艘,年捕捞量1.3万吨,产值1.2亿元。随着海洋捕捞业的发展,电建村产业逐步转向虾米加工等海产品加工业。
目前电建村是广西最大的虾米加工基地,电建虾米以颜色靓、味道鲜、品质优而闻名区内外,村里每年加工鲜虾约1万吨,年销售额约1.5亿元。为进一步推动虾米品牌化建设,该村还组建虾米协会并成立党支部,引导辖区27家虾米加工坊打通电商销售渠道,让电建虾米为全国各地消费者所熟知。
电建村,这个面积只有约1平方公里的小渔村,正日益焕发出蓬勃生机。
X 关闭
Copyright © 2015-2022 东亚养生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琼ICP备2022009675号-13 联系邮箱:435 227 67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