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对于私募有特别的好感,认为私募基金很高级。
100万以上才能投资,专业人士管理,似乎是稳赚不赔的生意,甚至是身份的象征。
(资料图)
实际上私募基金并没有大家想的那么光鲜。
在我们国家,大部分私募基金同样是亏钱的,而且清盘的很多。
能留下来的,让你看到的私募,肯定是胜多亏少,因为那些亏钱的都不在了。
和公募基金的套路一样,公司会想办法去做明星产品,然后打爆款。
业内有一些老板,靠内幕消息发家,一开始做的几只私募产品会业绩不错。
还有一些老板,会同时入股几家私募,做不同风格的产品,总有一款爆款,然后再着重经营。
私募圈的乱象,是非常明显的。
私募的机制,看似对投资者有利,实际上很多也都是在割韭菜。
2%左右的管理费,20%左右的后端超额收益分成。
亏的时候不承担风险,赚管理费养家糊口,赚的时候直接收取盈利的20%,旱涝保收。
更要命的是,一旦分钱之后,就需要再做超额收益,才能分到钱。
比如净值从1块涨到2块,那么可以分1-2之间的20%,就是0.2。
但如果2跌到1.5,再涨回2,那就没有办法分钱了。
这决定了私募基金只有不断创新高,才能赚钱,很多私募基金到后期就越来越激进了。
否则,拿不到超额收益,拿不到后端分成,私募基金的操盘手,也就不太愿意干了。
于是,他们又开始想出点新花样来赚钱。
私募圈里,拿着客户的钱,直接去接盘的事情也特别多,这也已经是圈内公认的操作了。
因为后端分不到钱,所以直接拿着资金去接盘赚钱。
比如有一些股票,主力资金要变现,没有接盘方,私募基金去接盘,都是直接按金额分钱的。
分个10%都算少的,常规的都是20%-30%。
也就是,拿出1亿资金,去接盘别人的烂票,直接给2000-3000万的接盘费。
现如今,踏踏实实做私募的不多了。
尤其是那些名不见经传的小私募,基本上很难存活,不仅募集困难,业绩做的也不怎样。
最后,只能找些邪魔歪道,捞一票跑路。
这不是说一棒子把私募基金就给打死,而是这个行业本身的复杂性,决定了做一家私募基金是很困难的。
尤其是最近几年,市场总体行情并不好的情况下,私募基金公司是越来越难。
如果不从交易策略上去做出一些改变,是很难翻身了。
讲讲私募的运作风格,可能是许多私募投资者最关注的。
和公募基金不一样,私募基金有着门槛高,交易更专业,策略独特,灵活性更强的诸多特色。
理论上,私募比起公募有太多的优势了。
但事实上,那只是头部的大私募的优势,并不是所有私募的优势。
私募虽说也受到监管,但是规范性还是比较差的。
我们经常看到的个股龙虎榜上,出现机构席位,大多都是私募基金所为。
真正正规的投资机构,一般不会参与那些短期暴涨的股票,这不符合投资逻辑。
而私募很大的一个优势,其实也就是弱监管下的灵活性。
公募基金在持仓的比例,持仓的个数,等多个方面都有着严格的限制。
包括建仓的方式,不允许去追涨停等等。
私募基金的仓位,最低可以调整到零,最高可以快速满仓。
这对于相对激进的私募基金经理来说,机会是非常大的。
私募基金还可以绕道监管去增加杠杆,抓住机会的话,更是可能有很大的收获。
只不过,这些都是建立在私募能够把握行情的基础上。
否则,这些优势可能就会变成劣势,同样会造成大幅度的亏损。
私募基金的投资策略,相比公募基金更加多元化。
公募基金为什么会出现抱团的情况,本质上也是因为策略的同质化。
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虽说都是靠业绩去吸引市场关注的。
但公募基金本身,只要规模大,管理费足够多就行。
所以,大家的想法就是你错,我也错,不是我的问题。
我做独特的策略,一旦我错了,那就会成为千夫所指,挡不住市场舆论。
而私募基金完全不一样,他的目标是后端的收益分成。
如果策略同质化,收益很平庸,那私募基金是很难留住客户,很难赚到钱的。
于是,私募基金会做很多独特的策略,并且渴望自己的战略,能够跑出不一样的业绩。
私募的风格也就会很多元化,这一点和公募就是天壤之别。
当然了,策略的有效性,到底能带来多少收益,这一点本身还得看私募的实力了。
私募在交易上,也有着独特的优势。
公募基金的业绩收益,到底能有多少,取决于选股,而不是交易。
因为公募基金买卖股票的逻辑明确,交易上就比较粗糙。
所谓的交易员,就是单纯的完成指令而已。
私募基金恰好相反,交易员大多是专业的操盘手,对于交易是锱铢必较的。
私募基金的操盘手,虽比不上游资,但是基于操作灵活性,还是会做一些短线的交易。
毕竟,超额的收益,最终也会有分成落到自己的手里。
私募基金的操盘手,大部分都是有两把刷子的。
所以,优秀的私募基金,收益之所以好,有一半的功劳是在操盘手身上。
不论你是要做私募,还是要买私募,都要了解私募这个行业。
毕竟,这个行业水很深,非常的复杂。
并不是像大家看到的那样,单纯的私募基金产品,收益高低的问题。
这个行业鱼龙混杂,私募公司的初心完全不一样,能力也不一样。
很多人贸贸然就进入私募圈,最终的结局,就是误入歧途。
当然,我们看到的私募基金,或许也只是私募的冰山一角,毕竟这个行业的玩法太多了。
X 关闭
Copyright © 2015-2022 东亚养生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琼ICP备2022009675号-13 联系邮箱:435 227 67 @qq.com